檢視 凫鹥 的原始碼
←
凫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大雅·凫鹥''' 凫鹥在泾,公屍來燕來甯。爾酒既清,爾肴既馨。公屍燕飲,福祿來成。 凫鹥在沙,公屍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肴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爲。 凫鹥在諸,公屍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肴伊脯。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凫鹥在潨,公屍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屍燕飲,福祿來崇。 凫鹥在亹,公屍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屍燕飲,無有後艱。 * 凫(fú):野鴨。鹥(yī):沙鷗。《詩經集傳》:“凫,水鳥,如鴨者。鹥,鷗也。” * 泾:徑直前流之水。 * 屍:神主。燕:通“宴”,宴飲。甯:享安甯。《詩經傳疏》:“燕,燕飲也。” * 爾:指主祭者,即周王。 * 肴(yáo):古同“肴”,菜肴。馨:香氣。 * 來成:《詩經通釋》:“來成,猶言來崇,成亦重也。”成,成就,成全。 * 沙:水邊沙灘。 * 宜:順,安享。《詩經通釋》:“凡神歆其祀通謂之宜。” * 爲:幫助。《鄭箋》:“爲猶助也。助成王也。” * 諸(zhǔ):河流湖泊中的沙洲。 * 處:安樂。這裏指坐。 * 湑(xū):指酒過濾去滓。酒去滓後則變清,故有清意。《詩經傳疏》:“爾酒既湑,猶雲爾酒既清矣。” * 伊:語助詞。脯(fǔ):肉幹。《說文·肉部》:“脯,幹肉也。” * 潨(cóng):港汊,水流會合之處。《毛傳》:“潀,水會也。” * 宗:借爲“悰(cóng)”,快樂。壹解爲尊敬,尊崇。《毛傳》:“宗,尊也。”李樗、黃埙《毛詩集解》:“來居尊位也。” * 宗:宗廟,祭祀祖先的廟。 * 崇:高,此作動詞,加高,增加。《毛傳》:“崇,重也。” * 亹(mén):峽中兩岸對峙如門的地方。《詩經集傳》:“亹,水流峽中,兩岸如門也。” * 熏熏:同“薰薰”,香味四傳。壹解爲和悅的樣子。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熏熏,當依《說文》作醺醺,謂屍醉也。”俞越《古書疑義舉例》以爲當與下句之“欣欣”互易,謂“古書多口授,誤倒其文耳”。 * 旨:甘美。欣欣:《毛傳》:“欣欣然,樂也。芬芬,香也。” * 燔(fán)炙:指燒烤肉。燔,本義是焚燒,引申爲燒烤。芬芬:肉味香濃貌。 * 艱:災難,不幸。 這是周王繹祭公屍時所唱的詩歌,詩中主要用酒肴的香馨豐盛來表現主人宴請的誠意,公屍則以和悅歡飲及助神降福作爲回報。全詩五章,每章四句,除每章的第二句爲六言外,其余均爲四言句,其結構有如音樂中的裝飾變奏曲:將壹個結構完整的主題進行壹系列的變奏,而保持主題的旋律。 野鴨鷗鳥河中央,公屍赴宴多安詳。妳的美酒清又醇,妳的菜肴味道香。公屍赴宴來品嘗,福祿大大爲妳降。 野鴨鷗鳥沙灘上,公屍赴宴來歆享。妳的美酒好又多,妳的菜肴美又香。公屍赴宴來品嘗,助妳福祿長安康。 野鴨鷗鳥在洲諸,公屍赴宴來居住。妳的美酒已濾清,妳的菜肴有幹脯。公屍赴宴來品嘗,爲妳降下大福祿。 野鴨鷗鳥港汊中,公屍赴宴位居尊。已在親廟設酒席,福祿降臨妳家門。公屍赴宴來品嘗,福祿不斷降妳身。 野鴨鷗鳥在峽門,公屍赴宴醉醺醺。美酒飲來欣欣樂,燒肉烤肉香噴噴。公屍赴宴來品嘗,從此太平無艱辛。 此詩是《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四篇。關于此詩的主旨,《毛詩序》在解《生民之什》的第壹篇《大雅·生民》爲“尊祖也”,解第二篇《大雅·行葦》爲“忠厚也”,解第三篇《大雅·既醉》爲“大平也”之後,解此篇爲“守成也”,雲:“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 此詩分五章,,每章四句,除每章的第二句爲六言外,其余均爲四言句。其結構有如音樂中的裝飾變奏曲:將壹個結構完整的主題進行壹系列的變奏,而保持主題的旋律。就詩而言,此歌主題旋律便是:野鴨沙鷗在水澤畔歡快地嬉戲覓食,公屍來到宗廟接受賓屍之禮就像野鴨沙鷗自得其所那樣恬適愉悅,人們答謝公屍,獻給公屍的酒清醇甘甜,獻給公屍的食香酥鮮美,希望公屍溝通獻祭的人們與受祭的神靈,並祈求神靈賜福。 此詩首句的“在泾”“在沙”“在諸”“在潨”“在亹”,其實都是在水邊。《鄭箋》分別解釋爲“水鳥而居水中,猶人爲公屍之在宗廟也,故以喻焉”,“水鳥以居水中爲常,今出在水旁,喻祭四方百物之屍也”,“水中之有諸,猶平地之有丘也,喻祭地之屍也”,“潨,水外之高者也,有瘗埋之象,喻祭社稷山川之屍”,“亹之言門也,燕七祀之屍于門戶之外,故以喻焉”,雖對每章以“凫鹥”起興而帶有比意看得很透,但卻誤將裝飾變奏看作主題變奏,其說不免穿鑿附會。每章的章首比興,只是喻公屍在適合他所呆的地方接受賓屍之禮而已,用詞的變換,只是音節上的修飾,別無深意。以下寫酒之美,用了“清”“多”“湑”“欣欣”等詞,寫肴之美,用了“馨”“嘉”“芬芬”等詞,從不同角度強化祭品的品質優良,借物寄意,由物見人,充分顯示出主人宴請的虔誠。正因爲主人虔誠,所以公屍也顯得特別高興,詩中反覆渲染公屍“來燕來甯”“來燕來宜”“來燕來處”“來燕來宗”“來止熏熏”,正說明了這壹點,語異而義同,多次裝飾變奏更突出了主旋律。因爲公屍高興,神靈也會不斷降福給主人,這就是詩中反覆強調的“福祿來成”“福祿來爲”“福祿來下”“福祿攸降”“福祿來崇”。只有詩的末句“無有後艱”,雖是祝詞,卻提出了預防災害禍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前引《毛詩序》“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的發揮倒是值得注意的。居安必須思危,這壹點至今能給人以很大的啓發。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凫鹥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