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人文/靜安寺,門前有條河……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標題】:靜安寺,門前有條河……

【內容】:安寺的門前,那時有條河。

       久遠的已說不清是什麼時候了,上海就和現在的烏鎮、同裏一樣,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現在的西藏路原來是泥城河,人民路是護城河,延安路也是河,叫做洋涇浜。據說,上海那時有大大小小七條河,也有人說,根本不止七條河。

       從前的上海,是一個水的城市。靜安寺也一直是跟河、跟水有關的。

       據傳靜安古寺創建于三國東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西元247年),原名滬瀆重元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稱靜安寺。那時的靜安寺,位於吳淞江北岸,上海人都知道,吳淞江後來叫做了蘇州河。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靜安寺移建到蘆浦沸井浜,就是現在的靜安寺。“浜”,河也。靜安寺又一次倚河而居,門前水聲潺潺,楊柳依依。當然,今天的過客是怎麼也想像不出腳下的踏實曾經是條河。

       不過從19世紀開始,後又經歷了1919年一次大規模的改造和後來逐漸的填塞,那條河最終絕跡。

       1919年,靜安寺門前的一段河沒有了,地倒沸騰起來,南京西路來了。

     百樂門時代

     南京西路最早就叫靜安寺路(BubblingWellRoad),半長不短的一條路上,有跑馬場地的喧囂和躁動,也有固守一方淨土的廟宇。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凡有名寺古刹的地方,也總是有熱鬧的市集。靜安寺的廟會很早就有規模了,此地一年一度浴佛節的盛大典禮,吸引了來來往往的香客和商販們,沿街一溜的小店鋪前人頭攢動,一派興旺氣象。通了南京路以後的靜安寺,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更成了紙醉金迷的繁華地帶,馬路對面就是名頭很大的百樂門舞廳。

       1929年,原來開在戈登路(今江甯路)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上海西區,沒有一個“貴族色彩”的娛樂場。1932年,盛宣懷家的七小姐營建了Paramount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

       百樂門由楊錫鈣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3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幹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

       舞廳三樓為旅館,客人玩累了,就可以直接去旅館過夜。頂層還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準備離場時,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車夫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百樂門很快聲名鵲起,成為當年上海灘最高級、最有人氣的豪華舞廳。傳說,連地產大亨沙遜也慕名而來,結果舞廳小姐不識這個洋大亨,當他是個落魄跛子將他趕了出來。受了氣的沙遜一怒之下,當即在百樂門的對面造了一座仙樂斯舞廳,搶了百樂門的不少生意。

       就是這座百樂門,曾經以幾層樓的霓虹燈引領風騷,是上海灘的時髦人招搖過市的地方,燈紅酒綠地襯著對面沉寂在夜幕中的古老廟宇。

       日後,以靜安寺和百樂門為中心的此片區域,成了上海灘出名的鬧市,靜安寺於是漸漸地成了一個代名詞。在徐家匯和淮海路還沒有現在這麼出風頭的時候,人們口中所說的到市里去就是到靜安寺去。

     出世入世都在靜安寺

     再後來,上海大造高架馬路和摩登大樓,處處百廢待興的新氣象,靜安寺卻安靜起來了。

       周圍的店都變小了,沒什麼客人了。靜安寺這個很鬧猛的地點似乎被人忘記了。

       百樂門舞廳也有一段日子,變成了一個沒什麼聲色的電影院。現在改回了原來的名字,造出些老派的氣氛,又有舞客盈門了,來的還多是四五十歲的,都是當年的老克勒吧。

       而叫做百樂門酒店的那家旅館也跟原來的舞廳沒半點豪華的聯繫,一樓是三陽盛,老字型大小的南貨店;二樓新開了一家取名幹鍋居的火鍋店;樓頂上是一大塊白晃晃的聯想電腦廣告。人來人往的靜安寺現在只是南京路的一個西頭開端。

       對面的靜安公園成了開放的花園,裏面有一個靜安八景園,不大,但佈局緊湊,玲瓏雅致,山水花木精妙獨到,是小園林建築的精品。當中的“靜安新八景”:六泉顯湧、世紀遺檜、雲漢昭回、洪鐘警揚、靜安暗渡、華雨繽紛、綠雲紫及舊礎新基。

       常有一些走累了的人來這小憩;一些退了休的老阿公、老阿婆來這裏話話家常,聊聊過去的靜安寺,談談今天的新變化。其中可能還有當年在百樂門進出的“老克勒”。

       公園旁興建了市中心規模最大的下沉式廣場——“靜安寺廣場”,將廣場與地鐵二號線靜安寺站出入口連成一體,希望成為既是交通集散地,也是娛樂休閒的一個熱門“商圈”,但現狀卻不盡如此,今天的上海,很少有人會特地跑到靜安寺來。

       可靜安古寺修繕過的屋頂和大門卻在街面上堂皇起來,紅牆上“國土莊嚴”四個大字,也從明晃晃的水面上跑到了亮堂堂的車窗鏡裏,躍入了忙忙碌碌的人們的眼睛裏。人的河、車的河替代了潺潺的小河流。

     現在的樣子

     修過的靜安寺,地址還是南京西路1666—1694號,香火很旺,高爐裏升起縷縷煙火,不時可看到寺中僧侶穿梭于講經堂,低沉的念經聲在上空盤旋,依稀仿佛可以穿過整條南京路。

       偶爾會有幾個年輕的臺灣學生,用夾著臺灣腔的國語邊說邊將手中的硬幣擲於香爐上。據說,投擲的硬幣,如果幸運地粘在壁上,心中所想便會實現了,擲得越高可能就越靈驗。

       黃昏時分,僧侶們開始了一天中最後的誦經,你也許會看見他們中的一個,帶著厚厚的眼鏡,與幾百年前的誦經人站在同一個地方,也是同樣地虔誠。時不時還有幾個祈福的遊客,或者黃頭髮,或者黑皮膚,被僧侶們簇擁在中間,從一座佛前叩拜到另一座佛前。

       但更多的人走過路過,來去的人們不會逗留太久,他們對古寺視而不見,一路車子下去,從靜安寺一直去往南京路的熱鬧高峰,有的只匆匆地瞥了幾眼或是偶爾停下腳步買杯飲料而已。靜安寺變成了中轉站,“河”便越流越快。

       這一路上你會“流過”當今城裏最時髦的購物廣場:恒隆廣場、中信泰富、梅龍鎮伊勢丹。短短的幾步路就跨過了上海的幾百年。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年代,在南京路上交錯重疊的是一浪浪洶湧而來的歷史之河、時代之河。

       上海還是一個有很多河的地方,南京路也是當中的一條。

【序號】:990

關于“世界之最/世界人文/靜安寺,門前有條河……”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