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摘自《北京晨報》

  

  ●對歷史心懷溫情敬意

  ●“姓氏基因”乏科學性

  近日,一項歷時兩年的調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爐,即招致“意義何在”的質疑,不少學者指稱其淡薄空洞意義不大,而此次調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裏蘊涵著遺傳密碼的說法”,更是引來無數反對之聲……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近日,一項歷時兩年的調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爐,即招致“意義何在”的質疑,不少學者指稱其淡薄空洞意義不大,而此次調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裏蘊涵著遺傳密碼的說法”,更是引來無數反對之聲……

  對歷史要心懷溫情和敬意

  

  重磅觀點

  

  彭林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國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度,不僅典籍豐富,而且富有民族特色。例如,啟蒙教育中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證。作者將中國人眾多的姓氏、漫長的歷史、多彩的文化加以濃縮,編成三字或者四字一句,篇幅適中,內涵豐富,淺顯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適合於孩童的學習和記憶。“文革”當中,這些流傳廣遠的優秀文化遺產被當作封建糟粕加以批判,想來真是可悲。這些年來,人們終於重新認識到了它們的價值,提倡者不乏其人,可謂斯文不滅。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總有些人認為它們已經過時,試圖用新的東西來替代之。例如,幾年之前,有人出面編寫《新千字文》,他們找了不少學者、名流,利用媒體大肆炒作,甚至還動用自己掌握的行政資源來推廣,試圖以此替代傳世的《千字文》。結果怎麼樣?大家都看到了,儘管熱鬧一時,到頭來是煙消雲散,自生自滅。海內外的華人還是認同老的《千字文》,它的地位根本就動搖不了。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經典作品地位,是經歷了歷史的考驗才奠定的,在今天依然是如此。你可以挑戰它們,但你只能用其他的書名。如果你想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舊名,來寫你自己的東西,那你幾乎註定要失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最近聽說又有人要寫《新三字經》,我想正如《尚書》說的,“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如果作者仔細看看《新千字文》的覆轍,就會自動收手的。如若不信,我們拭目以待。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民間興起的姓氏研究,問題相當之多。有些人為了張大和高遠自己的姓氏,想方設法將族譜追溯到黃帝、伏羲時代。殊不知任何一國的歷史,都猶如一口深井,越深遠處越模糊,並非處處清楚的。中國遠古、上古時代的史料缺環太多,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就有“書闕有間”的感慨。五帝時代的族群關係,連司馬遷也說不清楚。筆者看過一些新編的族譜,往往是始于黃帝,五千年之中,一代也不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這是任何一位歷史學家都做不到的。

  姓氏來源廣泛,背景複雜,即使是同一姓氏,也未必出於一源。有些姓氏是受賜於帝王,有的則是不同姓氏融合而成,彼此本無血緣關係,更沒有所謂共同祖先。據說有人試圖一一找出同姓者的遺傳基因,尋找古代的同宗基因,只怕會遺人以率爾操觚之譏。

  “文革”以來,大家接受的是一種淺薄的進化觀,認為歷史是斜坡式地向上發展的,今人站在了歷史的最高點,因此總是要比古人高明。正是由於這種意識,人們不免要鄙薄古人。既是鄙薄古人了,就不再願意去學習和瞭解古人,甚至處處想超越古人。其實,有些古人是很難超越的,儘管今天的哲學家很多,可是有誰能寫出《老子》呢?如今的作家也不少,有誰的作品已經超過了《水滸》、《紅樓夢》呢?不服氣是不行的。我想,許多輕視古人的人所缺乏的,不光是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缺乏錢穆先生所說的,“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怎麼能夠實現文化創新呢?

  

  正方 能夠帶動尋根熱潮

  調查結果應該如主持調查者所說,接近中國人姓氏的分佈現狀,至於對於研究中國人Y染色體多樣性、疾病的分佈、漢民族源流以及其他學科領域,如果能夠提供新的線索和參考,應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實際使用價值。 ——吳瀅

  值得注意的是,新百家姓應該能夠對文化旅遊、尋根旅遊提供幫助,從而製造一定的商機。 ——謝連應

  有研究必要,因為百家姓反映了中國的社會變遷。 ——李東

  這部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數量排序的“新百家姓”,在公眾的審視、讚譽、質疑的同時,被標上了文化與科學的雙重價值標籤,一輪又一輪圍繞新百家姓展開的姓氏尋根、文化研究、商業運作等活動日漸頻繁,將一度淪為尋常話題的姓氏重又推到了國人的視野之內,在不同的領域引起一系列的反應,這也許就是最大意義呢。

  ——胡玉言

  反方 內容空泛價值不大

  老百家姓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很強,每組最後一個字還考慮押韻,因此它的排序沒有嚴格按照姓氏人口數量來排列。他說,在中華姓氏文化中,老百家姓是中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而新出爐的百家姓卻沒有這方面內容,顯得十分淡薄空洞。 ——陳勇

  新百家姓只是按人口多少進行姓氏排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張燃

  老百家姓好學易記,影響極深。熟悉它于古於今皆有裨益。而新百家姓,又有什麼意義呢?

  ——董學蜂

  我們很難相信,統計好姓名的數量和分佈,能夠對於研究人類遺傳學就有很大幫助,這太懸乎了。當然,與考證出“孫悟空是山東人”的研究相比,新百家姓倒是強一些。 ——劉文耀

  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姓氏早就“亂”了,很多是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姓氏的變數。古百家姓同時可以作為一種讀物,像《三字經》《千字文》一樣,承擔了蒙學教材的功能,今百家姓倒是有科學的意味了,卻不過是一群乾癟癟的姓氏堆積,刻薄地說,僅僅方便了誰的姓現在排第幾位,到那項成果裏自己能數清楚。

  ——潮白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好學易記。

  

   主持完成此次百家姓調查的袁義達現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年至今一直從事人類群體遺傳學的研究。他表示,這次百家姓調查不僅僅是給中國的姓氏重新排序,更重要的是,“這部百家姓裏蘊涵著中國人的血脈,蘊涵著中國民間的家族史,這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符號”。

  

  專業觀察

  人性是先天後天和“意外”的混合產物

  “姓氏基因”概念缺乏科學性

  張新慶     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

  當新的“百家姓”新鮮出爐後,有關人類基因的討論又有了新的話題——姓氏基因。新“百家姓”的提出者在考察了100個常見姓氏的分佈後認為:宋、明和當代三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姓氏傳遞是連續和穩定。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在中國古代的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的社會,人們有同姓聚居的習俗、人口流動幅度較小、擇偶受地域限制較大。而這些複雜的社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人姓氏分佈的穩定性。有人進而主張,在遺傳學上“姓氏”和“基因”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姓氏基因”可能存在。姓氏分佈穩定性是否表明“姓氏基因”的存在呢?

  人體有46條染色體。在遺傳基因方面男女大最大差別在於,男性有X和Y兩條性染色體,而女人則只有兩條X染色體。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著名的果蠅實驗就揭示了伴性遺傳規律,一種與性別相伴隨的遺傳方式。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社會中,姓氏往往隨男性代代相傳,因此男性特有的Y染色體也就隨姓氏代代相傳。恐怕這一單純的科學事實並不能證明所謂的“姓氏基因”的科學性。

  仔細揣摩一下,人們不難發現此提法的含糊之處。通俗講,在上述特定的語境下,性染色體與姓氏有一種符號意義上的關聯。但姓氏本身不是Y染色體上的一個特殊遺傳位點。在嚴格的科學意義上,“姓氏基因”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我們承認了“姓氏基因”的客觀存在,那麼在邏輯上無論在新“百家姓”中的排在前列的李、王、張,還是罕見的姓氏,任何一種姓氏都應在Y染色體上有帶有該姓氏特徵的遺傳位元點。“姓氏基因”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通俗表述,它與遺傳學上的“等位基因”、“疾病相關基因”的含義有本質的區別。

  “姓氏基因”本身雖然通俗易懂,但卻有很大的誤導性。例如在最近的報紙和網路上,時常有這樣的表述:“在相貌和體形上可以遺傳,因為獨具家族特色”;“?菖?菖?菖姓氏世代地位顯赫,擁有遺傳上的優越是不言而喻的”。從這些言語中,我們看到了濃厚的基因決定論色彩。極端的基因決定論主張所有的人類疾病、特性和行為都由基因決定。實際上,人並不是一部由各種各樣“自私基因”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生化機器。從基因型到表現型是一個非線性的複雜過程。人類行為由先天、後天和純粹“意外”——尤其是偶然性事件——混合的產物。

  當然,對“姓氏基因”概念的質疑並不等於說,姓氏的區域分佈、群體生理特徵等等與基因無關。相反,以姓氏劃分疾病人群,將有可能為醫學研究開闢新的視角。借助于群體遺傳學的原理和方法,與中國人姓氏相關的基因研究,對基因水準上揭示中國人的“源”和“流”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專業觀察

  姓氏普查應與人口普查相結合

  孟生旺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

  這次調查涉及到全國1100多個縣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資料,再通過縣、地市、省三級人口比例的統計來得出各個姓氏的數量分佈情況。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法的科學性是毫無疑問的。

  姓氏抽樣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論,仍然與普通的抽樣調查具有一致性,其科學性的前提是樣本的數量以及總體與樣本的關係。整群抽樣和分層抽樣這兩種方法都是適用的。當然由於姓氏調查具有特殊性,它的分佈並不具有一定規律可循,因此,在抽樣的過程中如何保證代表性的同時確信調查的全面性是一個難題。因此不能排除事實上某個姓氏的人口總數與抽樣結論不一致的情況,也有可能極個別使用範圍狹窄的姓氏沒有出現在統計結論中。要強調的是,但凡抽樣調查都難以避免一定的誤差,只要誤差控制在許可的範圍以內,就不會影響結論的科學性。根據我的判斷,如此大規模的抽樣調查,其誤差肯定是控制在1%以下,導致上述可能出現的幾率還是很低的。

  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如果在人口普查的同時進行姓氏普查,或者利用人口普查的資料來研究姓氏的分佈,那麼不僅省時省力得多,而且得出的結論就更具有權威性了。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調查應該是兼具社會價值和研究價值的。

  

  主持課題者“解密”

  中華姓氏三大玄機

  主持“新百家姓”課題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介紹了中華姓氏三大玄機。

  

  玄機一 姓氏暗藏遺傳密碼

  中國長期以來姓氏隨男,而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體,因此,Y染色體就同姓氏一起遺傳給男性後代,由此,具有同樣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樣類型的Y染色體以及它所攜帶的遺傳基因。

  

  

  玄機二 同姓不一定同家

  中國人見了面,總是要問姓名,如果發現跟自己是同一個姓就會備感親切,認為兩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實際上這並不可信,經過調查,一個大姓可能有上百個來源,比如說中國第一大姓‘李’,有些是來自‘嬴’姓,有些是來自‘趙’姓,唐朝時‘李’姓被李世民分賜給了開國元勳,甚至在後魏時期,鮮卑的複姓也有改成‘李’的。”

  

  玄機三 中國姓氏最有內涵

  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承符號,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姓氏傳承得像中國這樣完整而且有內涵。

  比如在日本明治維新前,只有少數的幾個姓,明治天皇為了改革,要求全國人民都要有姓,於是短短幾年時間裏,出現了8萬多個姓,而且沒有源頭及意義,多數是以位置名來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學者很難把日本的姓氏與人類遺傳聯繫起來。   

關于“百家姓名/新百家姓意義何在?”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