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基本來源。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同資源豐富的程度和保護開發的水準密切相關。

  氣候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發利用,有助於減輕礦物燃料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並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北半球暖溫帶和亞熱帶,還有部分熱帶,地理位置優越,氣候資源豐富。俄羅斯、加拿大的領土雖比中國大,但氣候寒冷,氣候熱量資源不如我國豐富,美國也沒有熱帶。

  我國季風氣候十分顯著,雨熱同季,南方大部地區糧食作物可一年兩熟或三熟,華南是我國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期間的累積溫度可達8000℃左右,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

  西北地方雨量雖少,可夏季晝長,光照足,氣溫高,植物可充分進行光合作用,有利於澱粉的積累,而黑夜氣溫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加上高山冰雪融化提供的水資源。所以,綠洲農業十分發達,成為重要的糧棉和瓜果基地。可見,我國氣候資源豐富多彩,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但是,由於氣候本身具有多變的屬性,常給人類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災難性的危害。人類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適應當地氣候常態的社會生產系統以及生活方式。這樣的系統對於氣候的正常變化是能夠應付的,並作為資源加以利用。但當氣候變化超出它的正常變化範圍時,人類原來形成的社會生產系統,便不能適應,發生災害。

  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適應當地氣候而形成的社會生產系統各種各樣。

  2000毫米的年降水量出現在華南地區,尚屬正常現象,不會發生什麼災害,可以成為資源加以利用。但這樣大的降水量若出現在我國北方地區,則是十分異常的氣候現象,一定會發生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

  相反,500毫米的年降水量出現在我國華北地區尚屬正常現象,但這樣的降水量若出現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則同樣是十分異常的氣候現象,必發生歷史上罕見的大旱災。

  溫度也如此。在同一季節裏,若哈爾濱的氣溫出現在廣州,或廣州的氣溫出現在哈爾濱,必定是異常,給當地造成不利影響。

  為了說明一地的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之間的界限,不妨給出一個衡量氣候變化幅度是否達到災害的標準。可以認為,一地的多年平均氣候特徵值(如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加上或減去該特徵量的一個標準偏差為該特徵值的常態變化。那麼,氣候這個範圍內變化是當地社會生產系統可接受的,可作為資源來利用。

  若某年某氣候特徵值超過或低於其多年平均加上或減去一個標準偏差的範圍,則認為是災害。按這個標準,即可衡量各地氣候變化是否可帶來災害。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資源短缺越來越嚴重,變洪水災害為水利,把洪水作為資源利用已提到日程。

  此外,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不僅因地而異,而且不同部門也不同。在同樣的氣候條件下,對有的部門來說是利,是資源,而對別的部門就可能不利,是災害。

  由此可見,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之間並無絕對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氣候資源可以轉化為氣候災害,氣候災害也可以轉化為氣候資源。如水利建設搞得好,提高科學管理水準,則可把水害變水利,把多餘的水儲備起來,作為資源利用。所以,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是相輔相成的矛盾兩個方面。

關于“天氣預報/氣候資源與氣候災害”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