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960年-1127年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曆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爲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開國爲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采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壹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于1127年使徽、欽二帝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于蒙元。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曆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壹,儒學複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壹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曆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爲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文藝複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


北宋曆史

立國之初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廟號太祖。他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于戰功卓著,成爲了後周世宗柴榮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後,繼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幼,趙匡胤于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制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範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驿,當日夜裏他酣睡之時,被手下軍隊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爲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回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

  建隆二年七月與開寶二年十月,宋太祖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壹項事業就是統壹全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爲統壹全國之步驟。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馬楚。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太祖壹心希望統壹全國,還設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希望日後能夠從遼朝手中贖買燕雲十六州。開寶九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趙光義忙于即位,全國統壹事業暫告停止。宋太祖弟趙光義即位,廟號太宗。太宗穩固統治地位後,繼續國家統壹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錢氏歸降,其後再滅亡北漢。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太宗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余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起初壹度收複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進攻燕京。結果在高粱河遭遇慘敗。此役之後,宋朝的戰略便轉爲被動。雍熙三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著名的大將楊業也在此役中陣亡。之後宋朝在對黨項的戰爭中也多失敗,四川又爆發民變。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轉爲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此而開。太宗還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是飛白體。連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上的字也是太宗親提。

  太宗即位之事頗有疑雲,是爲“燭影斧聲”事件,民間也壹直傳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爲確保政權的合法性,趙光義抛出其母杜太後遺命之說,即“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後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後稱要趙匡胤死後先傳光義,再傳光美(後改名爲趙廷美),再傳趙德昭(趙匡胤長子)。這份遺書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爲金匮之盟。雖然有金匮之盟的說法,但是太宗卻先後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貶黜廷美到房州,兩年後廷美就死于谪所。太宗長子元佐也因爲同情廷美而被廢,另壹子元僖暴死,最後襄王元侃被立爲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太宗駕崩,李皇後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爲帝。幸虧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恒才順利即位,廟號真宗。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步入盛世

  太宗死後,真宗趙恒接替即位。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黃老政治,無所作爲。自從雍熙北伐之後,遼朝就經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終于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准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被迫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爲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爲“澶淵之盟”。

  後來,寇准漸漸失寵,最終被罷相。真宗開始信用壹佞臣王欽若。王欽若擅長逢迎,深知真宗希望營造天下太平的氛圍,于是極力鼓吹真宗封禅。王欽若本人也與另外壹位宰相王旦聯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真宗之意。結果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先後三次封禅。這嚴重損耗了民力。

  真宗與皇後劉氏無子。壹次真宗偶爾巡幸劉氏的壹名侍女李氏,結果李氏與于大中祥符三年産下壹子(趙受益),也就是後來的仁宗。後來劉氏與另外壹名嫔妃楊氏共同撫養這名孩子。天喜二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趙受益爲太子,並改名爲趙祯。幹興元年二月廿日,真宗駕崩。太子趙祯即位,是爲宋仁宗.劉皇後被尊爲皇太後,在仁宗成年前代理軍國大事。從此開始了劉太後十六年的垂簾聽政時代。

  仁宗執政早期壹直處在劉氏的陰影之下,直到劉氏死後他才得以施展抱負。仁宗皇後雖是曹氏,但他壹直特別寵愛壹名張貴妃。但張氏出身低賤,壹直未能成爲皇後。皇佑六年正月初八,張氏去世。仁宗竟以皇後之禮處理喪事,並追封爲溫成皇後,結果出現的壹生壹死兩皇後,可謂曠古未見。

  西夏李元昊于大慶三年(1038年)稱帝後,宋夏之間爆發了數年的戰爭,宋軍屢戰屢敗,導致了重熙增幣。爾後仁宗任用範仲淹、呂夷簡、富弼、包拯、韓琦等能臣推行慶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國家進入建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但是壹些守舊派人物指稱這些改革派官吏拉幫結夥,互相吹捧,是朋黨。由于仁宗壹向最厭惡結黨營私,這些官僚後來多被貶爲地方官。短暫的慶曆新政就此結束。在邊疆上,仁宗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了南蠻侬智高的叛亂和西夏的挑釁。

  仁宗死後,接替即位的是英宗趙曙。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嘉佑七年被立爲皇太子。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後掌管。治平元年五月後,英宗才開始親政。但是英宗親政半個月後就爆發了濮議事件,這場爭論長達十八個月。時間起因是宰相韓琦提請討論關于英宗生父的名分問題。朝中因此分成兩個派別,壹派認爲應稱英宗生父濮王爲皇伯,另外壹派則認爲應該稱爲皇考。最終曹太後下旨,稱英宗之父爲皇考。才平息了這場爭論。但總體來說,英宗還是壹位有爲的君主。他繼續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膽挖掘新人。英宗也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的寫作就是英宗所提出發起的。


熙甯變法與新舊黨爭

  英宗死後,他的長子宋神宗即位。神宗在位期間,宋朝初期制訂的制度已經産生諸多流弊,民生狀況開始倒退,而邊境上遼和夏又虎視眈眈。神宗因此銳意改革。神宗啓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進行朝政改革,將其任命爲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了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對新法強烈反彈。加上全國天災不斷,神宗的新法實行的決心也有所動搖。熙甯七年,北方大旱,壹名名叫鄭俠的官員向神宗上呈壹幅流民圖,圖中景象慘不忍睹,神宗因此受到極大震撼。第二天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項法令。盡管這些法令不久之後得到恢複,但神宗與王安石之間已經開始不信任。熙甯七年四月,王安石第壹次被罷相,出知江甯府。後來變法派中的官員呂惠卿肆意妄爲。王安石因此回京複職,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堅決阻撓。熙甯九年六月,王安石長子去世,王安石借機堅決求退,神宗于十月再次罷免王安石的相位,此後王安石便不問世事。

  盡管後人對熙甯新法的評價非常兩極,但無庸質疑,新法的推行效果遠不如王安石預想。新法的實行雖然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耕地面積,但是卻嚴重增加了平民的負擔。熙甯新法在軍事上的改革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軍隊戰鬥力無明顯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過急,將需要很長時間社會演進才能完成的十余項改革在短短數年內全盤推行,使變法陷入了欲速則不達的困境。而且,新法實施到了後期,條文與執行效果相差越來越大,壹些措施從利民變成擾民。新法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也是最後失去民心的原因,變法派中如呂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當有爭議的人物。有的更被視爲小人。對于這次改革,以“大曆史”著稱的史學家黃仁宇評論這次變法:“早我們之前九百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範圍與深度不曾在世界裏其他地方提出。但現代金融是壹種無所不至的全能性組織力量,它之統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與它類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禮。”

  王安石被罷後,神宗繼續改革事業,號爲“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甯變法並稱爲“熙豐新法”,但改革力度無法同熙甯變法相提並論。伴隨著國力的增強,神宗將焦點轉移到外患上。他決心消滅西夏。熙甯五年五月,神宗開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勝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元豐四年四月,西夏發生政變,神宗借此再次征討西夏。結果卻遭到慘敗。神宗因此壹病不起。元豐八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趙傭爲太子。而神宗頒布的新法雖然曾短暫被其母高太後廢,但不久又陸續恢複,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時期。

  神宗駕崩後,太後高氏垂簾聽政,對剛即位的哲宗趙煦嚴加鉗制。高太後信用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並冷落哲宗,結果引發嚴重的新舊黨爭,是爲元佑黨爭。哲宗親政後,貶斥舊黨,信用新黨,變法事業因此得到了持續。


靖康之恥

  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後由他弟弟趙佶即位,是爲宋徽宗。徽宗專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趙佶的生活糜爛,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聽信道士所言,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後改名爲根嶽。根嶽方圓十余裏,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裏面亭台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還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石,是爲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

  徽宗不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爲首的六賊。蔡京以恢複新法爲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達了壹個禁止元佑法的诏書。此即謂元佑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他看到遼國被金國進攻後,便于重和元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此即爲海上之盟。但宋朝軍隊卻被打得大敗。最後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並克扣營、平、灤三州。宣和七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趙佶嚇得立刻傳位其子欽宗。宋欽宗患得患失,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後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啓用李綱來保衛東京。雖然壹度取得了勝利,但是金朝並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九月,太原淪陷。十壹月,開封外城淪陷,金軍逼迫欽宗前去議和。閏十壹月卅日,欽宗被迫前去金營議和,三日後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銀。欽宗因此大肆搜刮開封城內財物。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徽、欽二帝被廢。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營。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壹個名爲“大楚”的傀儡政權。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禍。徽宗被封爲昏德公,欽宗被封爲重昏候。最後兩人客死異鄉五國城。

  盡管徽宗在朝政上毫無建樹,但無庸質疑,他在書畫上的造詣無與倫比。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獨創瘦金體,並重視書畫事業。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就連其子趙構也受到薰陶,成爲傑出書法家。

關于“中國曆史/960年-1127年”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